產業通訊
Industry News

外勞社/1140729 估風災後產生1.5萬噸石綿廢棄物 拆除清理需求大勞動部訂防範原則
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7月29日報導】丹娜絲颱風重創嘉南地區,建築災損也衍生石綿廢棄物清理問題,環境部災後初步評估約有1萬5千噸待清理。由於石綿為致癌物質,若破損恐有致癌物逸散;為因應天災後大量石綿屋瓦、浪板拆除需求,勞動部特別訂定處理原則,提供民眾、作業人員掌握危害預防要點。

 

勞工、自營作業者都適用 民眾可參考
勞動部指出,石綿為一級致癌物,若吸入石綿會累積於肺部無法排除,長期暴露可能引發石綿肺症、肺癌及間皮細胞瘤等職業疾病。為預防石綿粉塵危害,勞動部已訂定「石綿建材拆除作業危害預防指引 」,適用一般情況。而為因應颱風、地震等天然災害導致大量石綿屋瓦、浪板破損,協助災區盡速拆除清理及復原重建,同時確保避免作業人員暴露於石綿粉塵,防止拆除過程發生危害,勞動部再訂定「因應災後石綿屋瓦浪板拆除清理作業危害預防處理原則」,提供雇主及作業人員遵循,一般民眾自行施作也可做為參考。

 

處理原則適用於災後因房舍建築物毀損,從事石綿屋瓦、浪板等建材拆除清理之作業人員,包含勞工、自營作業者及其他受工作場所負責人指揮或監督從事勞動之人員(如派遣勞工等)。

 

配戴N95以上口罩 破碎前潤濕
拆除前雇主應先宣導石綿有害性質、如何抑制石綿粉塵飛散;作業過程中應使用N95以上的防塵口罩、護目鏡、工作服、防護手套和防護鞋,盡量保持石綿屋瓦、浪板完整性;若因為清運而必須破碎、敲擊,應充分澆水濕潤避免粉塵散布(禁止使用強力水槍或噴灑)。拆除過後,沾染石綿粉塵的拋棄式護具、廢棄衣物應捆包併同石綿廢棄物一起處理,其餘防護具以水洗或吸塵清除附著物。石綿廢棄物貯存及清理過程應符合《廢棄物清理法》及「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」,貯存地點、容器、設施保持清潔完整。

 

事業單位應紀錄、讓勞工特殊健檢
另外由於可能在屋頂作業,為預防墜落等情況,處理原則也特別指出作業人員除了要戴安全帽,雇主要提供背負式安全帶,高度差超過1.5公尺以上作業場所設置安全上下設備,2公尺以上的作業場所,遇強風、大雨應停止作業。

 

職安署官員說明,預防指引針對相關業者,訂有更詳細的規範,防護具規範也較為嚴格(呼吸防護具過濾效果N99以上);因災後特屬情況,也為了讓自營作業者、一般民眾自行拆除能了解防護重點,因此處理原則略為降低呼吸防護具標準,將資訊重點濃縮。

 

另外也特別提醒相關的建築、營造、裝修、廢棄物清除及處理業等事業單位,要按照指引實施勞工健康管理,包括紀錄作業概況與作業期間、若遭受污染採取緊急措施、讓從事相關作業的勞工接受特殊健康檢查等。官員也提醒,雇主未依職安法規定採取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者,可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。

 

環境部爭取7.8億補助款審核中
針對災後大量石綿清運需求,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說明,環境部持續補助民間家戶石綿廢棄物清除、處理費用,相關計畫補助從2023年到2027年;針對風災已向行政院爭取7.8億元專款補助審核中。

 

他也補充,由於石綿屬有害廢棄物,清運須確保穩定避免破碎逸散,但處理皆採固化處理,需要經過破碎、可能產生揚塵,必須由甲級處理機構和甲級清除機構清運處理。民眾若尚未能取得太空包包裹,拆除的石綿廢棄物先經水濕潤,裝入不透水的雙層塑膠袋中,並置於穩固容器。

 

點閱人數 : 97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