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業通訊
Industry News

外勞社/1130417 企業籲緩徵碳費 彭啟明:如期實施 避免不公平競爭 正研議臺版CBAM

【外勞社記者劉達寬2025年4月17日報導】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、提出對等關稅政策,恐對國內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,有企業呼籲政府緩徵碳費;對此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,碳費制度仍會如期實施,明年正式開始收費,但會針對個案給予協助,為避免國內產業遭受不公平競爭,也正研議臺版CBAM,將先由高碳排產業進行試申報。

 

搭配自主減量 高碳排產業影響不大
立法院衛環委員會4月17日邀請環境部長就就「因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,對國內產業淨零轉型造成衝擊」進行專題報告,並備質詢。針對先前曾傳出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可能延後上路,彭啟明受訪時澄清歐盟CBAM於2026年1月1號開始實施,2027年開始購買憑證,跟臺灣碳費徵收類似,並沒有延後徵收。他也特別強調,碳費制度是先前有再求好,讓企業習慣此機制,以目前碳費費率乘上高碳洩漏係數,對多數企業收費並不高。

 

他以中鋼為例,其年營收3,600億元,排放量約1,790萬噸左右,按照其自主減量計畫大概只要繳交3億多的碳費,對於鋼鐵、水泥等高碳洩漏產業的經營,影響不大,也不太會有綠色通膨的影響,所以預計仍會如期實施(今年1月1日開始,明年5月31日繳交第一筆碳費)。

 

螺絲、扣件業 目前僅1家業者需繳費
彭啟明也進一步說明,目前來看總體碳費徵收約50-60億元,約280幾家企業,影響不大。針對經營不擅、遇到困難的企業,目前也正研議相關方案,給予個案協助。立委廖偉翔質詢時指出,美國關稅政策轉彎,對我國出口產業淨零轉型造成很大壓力,企業同時面臨關稅壁壘和碳邊境的雙重挑戰,企業可能會放緩碳減排投資,他詢問目前政府針對國內企業淨零轉型衝擊的具體評估?對中部鋼鐵機械產業等重災區,是否考慮降低減碳目標或暫緩收取碳費?專案輔導企業的具體內容為何?

 

歐盟CBAM對中小企業影響不大
彭啟明表示,需要知道最後關稅是多少才能更明確估算衝擊,但環境部也保持滾動式調整,但他也指出關稅量體比碳邊境管制的量體大很多,實際影響還要一段時間才能估算。他也表示對臺灣而言碳費主要集中在半導體、石化和鋼鐵業,將和經濟部合作給予協助。他也進一步說明,中南部有許多螺絲業、扣件業者,他們產品輸歐都很擔心,國內部分目前只有一家扣件業者需要繳交碳費,且金額不高;而歐盟CBAM目前草案是碳排50噸以上的企業才需要徵收,對多數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,沒有那麼大影響。環境部會加強與歐盟的聯繫,積極保障和歐盟協商。

 

至於美國出口部分,因其尚無碳邊境管制,因此跟碳排較無影響,主要是協助業者綠色轉型和數位轉型。今年也預計擴大舉辦自願減量專案說明,現場與產業溝通,目前初部估計3-40場以上。
立委陳菁徽則關切,美國正展開貿易談判,總統賴清德曾表示能源也是談判籌碼,採購小型核電廠SMR是否也是籌碼之一?她也延伸關切彭啟明針對國安與核能問題發言的相關報導,詢問核能對淨零減碳是否有幫助?

 

核能延役或重啟 尚需社會溝通
彭啟明澄清,他的發言是指出很多國家在思考國安問題時將核能納入選項,此議題也並非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主導,或許未來可以在防衛韌性委員會討論;他也指出低碳能源對淨零碳排當然有幫助,但核能重啟或延役需要的社會溝通和經費成本都蠻困難的。至於SMR部分,他強調能源非環境部主管,除了技術相當昂貴,最快商轉也是2030年,他沒有參與相關會議,但認為應該不會列入。

點閱人數 : 44

TOP